德国东部的萨克森-安哈尔特州,政治圈恐怕要炸锅了。
最新的民调数字像一枚炸弹:德国选择党(AfD)的支持率,飙到了接近40%。这个数字什么概念?它直接把德国政坛的老牌劲旅基民盟,远远甩开了12个百分点。
这不是什么小范围的民意波动,这是一场历史性的政治颠覆。三年前,这个党在这里的支持率才刚过20%,如今直接翻倍。放眼全德国,它的支持率也首次冲到26%,把总理默茨领导的执政联盟都压在了身下。
最有意思的是,德国官方早就给它贴上了“极右翼极端主义”的标签。德国国内安全局在2023年就把选择党的地方分支列为重点观察对象。但结果呢?这个标签非但没能吓退选民,反而像一枚勋章,让它的“反建制英雄”形象更加耀眼。
为什么?
因为当政治理念和现实账单摆在一起时,德国人选择了后者。
政治专家说得一针见血:选择党精准地抓住了德国人最痛的两根神经——失控的移民问题,和压得人喘不过气的钱包。在高通胀和经济衰退的双重焦虑下,“德国优先”这张牌,打得不能更顺手。
说白了,老百姓根本不在乎你喊的口号是不是“极端”,他们只在乎自己的生活是不是真的能好过一点。
德国经济这几年,已经不是放缓,而是实实在在掉进了坑里。公共债务冲破2.3万亿欧元,GDP连续两个季度下滑,技术性衰退已成定局。这些宏观数字对普通人意味着什么?
意味着面包在涨价,牛奶在翻倍,能源账单比2021年暴涨了三分之一。一个普通中产家庭,一年要为能源多掏5400多欧元。这种切肤之痛,比任何政治说教都来得真实。
就在这种背景下,主流政党在谈什么?他们在谈制度、谈责任、谈国际合作、谈如何援助乌克兰。这些话听起来冠冕堂皇,但离德国老百姓的餐桌太远了。
选择党恰恰相反。它不谈那些宏大叙事,它只谈老百姓的账单、物价和社区安全。它的主战场在社交媒体,制作的视频简单粗暴:“别再给乌克兰送钱了”、“重启北溪天然气管道”。这些视频的播放量,轻松突破8000万次,像病毒一样渗透进每一个对现状不满的家庭。
政府越是说它不靠谱,老百姓越觉得它的声音“真实”。一个在天上讲理念,一个在地上讲柴米油盐,谁能赢得选票,答案不言而喻。
现在整个德国政坛的气氛非常微妙。主流政党谁都不敢和选择党合作,生怕被贴上“与极右翼为伍”的标签,断送自己的政治前途。但问题是,无论你愿不愿意,选择党已经牢牢占据了议题的中心。
尤其是在前东德地区的五个州,选择党的支持率全面突破30%,在劳动年龄人口中,它已经成了绝对的主流。这背后是几十年的积怨。产业衰退、人口外流、资源分配不公,让这些地区的人早就对联邦政府的承诺失去了信心。选择党要做的,只是把这种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,转化为选票而已。
老牌政党基民盟呢?不是说他们不努力,而是真的有点跟不上节奏了。他们提出的政策,要么太空泛,要么太缓慢。经济没起色,福利没改善,选民自然会用脚投票。
更致命的是,连总理默茨都公开承认,德国政府已经无力依靠现有的经济产出,来维持庞大的社会福利体系。这句话,等于官方认证了“我们撑不住了”。选择党立刻顺势而上,喊出“我们能干”,选票自然就流向了它。
汉堡一家研究所的报告说得更直白:选择党就像一面棱镜,它本身不制造光,但它把德国社会所有积压的愤怒、不满和焦虑,精准地折射成了巨大的政治能量。
别人还在琢磨怎么安抚选民,它已经在教选民怎么发泄了。
距离2026年的州议会选举还有一年多,但游戏似乎已经提前进入了垃圾时间。德国司法部长甚至提出,要通过法律途径彻底禁止选择党。逻辑很简单:只要法院认定它违宪,支持率再高也没用。
但这恰恰暴露了建制派的虚弱。你可以禁止一个政党,但你无法禁止它背后那股足以掀翻桌子的民意。
这可能是柏林墙倒塌以来,德国社会最严重的一次政治断层。这不再是一个极右翼政党崛起那么简单,而是整个德国的政治底层逻辑正在发生改变。
当经济失速,民众焦虑,而传统政治体制又拿不出解决方案时,极端力量的崛起就不是警钟,而是现实。选择党即便最终没能上台执政,它也已经永久地改变了德国的政治游戏规则。
它像一根拐杖,把无数被主流政治忽视的普通人,重新带回了牌桌。至于这根拐杖会把德国引向何方,没人知道答案。
网上配资的平台,杠杆炒股配资平台,我要配资网官网网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