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初冬时节,田间地头遍染金黄,而在邹平市临池镇大洞村的冬暖式大棚内,却是一派与季节反差的生机盎然。村民们俯身其间,正娴熟地进行着垄地、放苗、培土,为新一茬芹菜苗的栽种忙碌着。
8V6A1494_副本
大棚种好菜,增收路子宽
“这2万株苗子,是高旺村无偿支援的。”大洞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张可金在田垄边介绍,这批芹菜瞄准春节前的“空当”上市,预计能为村集体增收超过2万元。
8V6A1369_副本
产业的“增收账”远不止于此。盛夏时节,村里的西红柿通过“采摘体验+订单销售”早已卖光,为村集体赚了3万元。“咱的西红柿是自然熟的老口味,吃过的都夸好!”张可金说,市场的认可给了他们信心,将扩大规模,试种更多新品种。除了时令蔬菜,大洞村还常态化利用3个大棚进行红薯育苗,与第三方农业公司建立了稳定的定向销售渠道,形成了又一重可靠而持久的收益保障。这种“长短结合、多元布局”的种植模式,有效抵御了市场风险,也让村集体的增收路径越走越稳。
村村联手,黄土生金
大洞村点燃的产业火种,已形成燎原之势。一个联合小黄埠、双青、郭庄、上河等10个村的“地瓜产业联盟”已然成型,今秋共收获红薯近30亩,总产量达9.5万斤。临池镇通过“跨村联建”,真正走通了“资源盘活、产业共兴、群众受益”的新路子。
“今年咱们郭庄村种了10亩‘烟薯25’地瓜,总产量预计能达到3万斤。同时,芋头也种了3亩,这是第二年种了,咱们照料起来技术也更娴熟了。”郭庄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李传武掰着指头算起了丰收账,“这两样加起来,预计能为村集体增收6万元。”
郭3_副本
丰收的喜悦不仅仅体现在账本上,更体现在与民共享的温情里。“除了对外销售,我们还会作为福利,给村内每家每户都送上15斤,让大家都尝尝咱这地里的‘金疙瘩’!”李传武笑着说,这份带着泥土芬芳的礼物,让村集体的凝聚力更强了,也让村民真切感受到产业发展的实惠。
田里新试验,发展后劲足
在兴安村,产业的探索从未停步。一片1亩地的试验田刚刚冒出嫩绿。此前,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王秋艳专门带领村“两委”成员前往淄博,实地考察学习当地成熟的大蒜种植经验。回来后,便带着村“两委”成员和公益岗人员,种下了一垄垄大蒜。望着破土而出的蒜苗,王秋艳信心满满。“要是试种成功,明年就带着大伙儿一起扩大规模!”
兴安
如今的临池,一个个大棚里的绿意正浓,一片片地里的收成喜人。这一点一滴的改变,汇成了产业兴旺的新画卷,也化作了乡亲们脸上藏不住的笑意。
网上配资的平台,杠杆炒股配资平台,我要配资网官网网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